当一个嗜酒者有乏力、腹胀、转氨酶升高等症状时,通常以为自己得了肝炎,其实他可能患的是酒精性肝病。近年来,酒精性肝病有日趋增多的趋势。
酒精引起的肝病与饮酒的连续年数、数量及酒的种类密切相关。白酒、白兰地、高粱曲酒含酒精量为40%~60%,黄酒、葡萄酒为10%~15%,啤酒为2%~5%。据统计,每日饮酒80~150ml,连续5年以上,约90%的人可导致肝损伤;饮酒10年以上约34%的人患有酒精性肝炎,25%发生肝硬化。空腹饮酒且少吃菜不吃饭者影响尤大。此外,女性嗜酒者比男性更易患肝病和胃病,因为女性体内能分解酒精的特殊酶含量较低,即使少量饮酒也会损害肝脏。
分类:酒精所致的肝损害主要有酒精性脂肪肝、酒精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硬化。
1、酒精性脂肪肝。肉眼可见肝外观呈黄色,润滑而坚实,肝脏肿大,早期一旦戒酒则可复原(可逆性)。
2、酒精性肝炎。显示脂肪变性坏死,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硬化。
3、酒精性肝硬化。随着酒精的不断摄入,肝细胞日益受到破坏,纤维组织出现在损伤部位,久之,则发生肝硬化。这是一种进行性疾病,但只要马上戒酒并加以适当治疗,可阻止其发展,肝功能可有明显改善,但肝组织学及部分肝功能异常可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。
酒精性肝硬化常常呈静止状态,起病隐匿,约10%的病例在体检时偶然发现。大多无明显的自觉不适,一般饮用过量酒精10年以上方出现症状,如厌食、营养不良、体重减轻、消瘦、乏力,最终肝功能障碍,出现腹水,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,包括进行性黄疸、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、腹水和肝昏迷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