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衣披甲,逆向而行。4月3日,我院王国文、陆凯敏、方园圆三位医生组成的抗疫小分队随浙江援沪医疗队在上海集结,对口驰援临港方舱医院。
据悉,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、浙江省中医院、绍兴卫健委所属医院共同组建的浙江省援沪方舱医疗队四队于4月3日清明假期抵达上海,快速投入方舱医院病人收治准备工作,用最短的时间于4月7日凌晨2点顺利开舱,当天就完成432位新冠患者收治。医疗队制定了完善的医疗工作制度、酒店驻地管理制度和防止职业暴露等制度,强化院感防控培训,整个医疗队始终以昂扬乐观的心态,积极献谋献计,相互鼓励,克服了各种困难,快速高效地完成方舱病人收治任务。
期间,在完成紧张的医疗任务同时,我院两位党员队员参加了四期“浙里党旗飘扬 温情同心守沪”系列主题党日活动,并在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中,亮身份,当前锋,齐抗疫,彰显党员的政治本色和过硬作风。
从危难时刻坚定奔赴,到如今已见曙光,这段日子,三位附医战士带着医者的使命担当、责无旁贷、义无反顾,共同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。让我们跟随他们,一同回顾援沪抗疫故事。
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王国文
5月10日,在上海当地医护的坚守和全国各地医疗队的帮助下,上海疫情防控初见成效,新增病人数逐渐下降,临港方舱医院的工作逐渐进入“收官”阶段。我作为浙江援沪医疗队四队的一员,接到援沪任务时,刚结束绍兴新冠重症隔离病区工作不久,4月3日驰援上海,4月7日进驻上海临港方舱。
这一个多月援沪的日子里,我们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,进行着预检、查房、会诊、外出CT检查、转运、交班等各个流程连续工作七到八个小时。在密不透风的包裹下,我们连基本的转身、低头这样的常规动作都非常得艰难;防护面屏里形成的水汽影响视线,连走路都要小心翼翼;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后,身上会有红色的湿疹,痒到夜晚难以入睡。
为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以及方舱升级为亚定点医院后,方舱也是应收尽收,老年人、小朋友、重病人很多,舱内的医疗任务更加繁重,有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,有合并呼吸衰竭的,有合并免疫功能抑制的等等,上至九十多岁的老人,下至两岁的幼儿,为了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救治,我们及时做好病情评估,根据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援沪的每一天过辛劳而充实,看着方舱里的患者康复后一个个出院离开,看着我们的坚守和付出取得成效,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。
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——陆凯敏
自上海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,中华儿女万众一心,众志成城,共克时艰,凝聚起社会正能量,号召着我们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。磨难压不垮、奋起正当时,自4月3日我院支援上海方舱医院医疗队火速驰援上海,不知不觉,援沪医疗队员在上海浦东临港方舱医院支援已近一个月,随着舱内治疗的稳步推进,队员间的配合也越来越高效,康复出院的患者也越来越多。
从刚进舱内茫然四顾寻找自己的站点,打扫和整理自己的辖区,熟悉流程及病历医嘱系统,到迎接第一位病人入住,继而第一位病人出院,我和小伙伴们井然有序的进行着相关操作。在进入舱内的第一时间,我们与上一班医生进行交接班工作,梳理今日工作要点后进行查房,向每一位病人进行简单的问诊后,将重点病人再进行详细的交流,了解患者的不适及及时开导梳理心理压力,让患者有一个良好的身心及战胜病魔的决心,早日出院和家人团聚。
每天乘坐3小时大巴车往返于驻地和方舱医院的途中,基本每个人拖着疲惫的身躯静静地躺在座椅之上,闭上眼睛,享受着车里的宁静与舒适,很少有机会欣赏路边的风景。在5月的某个下夜班的归途中,只听一位护士美眉说,你们知道我们途中会路过上海迪士尼哟,话音刚落,车内响起一阵抬头声与激动的交流声,而我,则开始了左右“镭射探寻”,可惜,因为是晚上,那里没有灯光,与之失之交错。
每天下班到达驻地,完善清洗后,会和家人们进行视频通话,述说着一天的工作和对家人的思念,因为家人的支持,我才能在这安心工作,但在空闲时还是忍耐不了希望回家的心情。每天上班都能遇到一些可爱的人,有活泼可爱的小朋友,有热于奉献的志愿者,有爱运动和玩游戏的青年,有爱唠叨的老大爷,在上海的时光,充满着艰苦、欢乐及思念,希望上海疫情能早日结束。
老年医学科一方园圆
在驰援征集令发出第一时间,我就报了名,和家人简单通话告知后就踏上了援沪的征程。我爱人也在医院工作,疫情开始以后,他就整天在单位加班。出发上海前一天,就接到出发指令的时候,爱人还在单位值班值守,也没有回家。我们只通了电话,把还在幼儿园的小孩托付给家里的老人照顾,一直到出发前我们也没当面告别。他很支持我,让我在做好防护情况下全力以赴做好工作。有了家人的支持,我就能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去。
经历了武汉疫情、上虞疫情,切身了解封控区老百姓的不方便,在援沪期间,对方舱里的病人,感同身受。在方舱里,患者的亲人朋友都不在身边,医疗队员们就是他们的依靠,在履行职责全力救治病人的同时,他们也时刻用耐心细致的服务温暖患者们的心,忙碌中医患的信任也逐步构建起来。方舱正式启用后,我跟随浙江医疗四队,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临港方舱里与战友们开足马力、通力协作,1天不到,我们舱就满员了。
印象最深的是5月1日劳动节那一幕,那天我去送第一批患者做CT检查,一位87岁的老爷爷,站在阳光下笑得合不拢嘴,外面太阳很烈,我和战友都劝老爷爷去阴凉地方歇一歇,老爷爷说太久没有出来了,要在阳光下好好透口气。接驳车上老爷爷颤颤悠悠地向我们表示感谢,“感谢浙江医疗队,感谢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......”在上车之前还深深地向我鞠了一个躬,那一刻我心里涌起无穷的勇气和信心,无论接下来多么艰险我都有力量去跨越战胜!
爱与希望比病毒传播要快,也比病毒传播得久,来自后方医院源源不断的后勤支援、前线工作的不断完善、队友们的鼓励,患者们的支持,都让队员们对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希望。
援沪的每一天手机里都不断传来大后方关心关切想念的信息,真的非常感动,亲爱的家人、朋友、同事们,请不必为我们担心和操劳,等我们脱下春天的战衣,一起在明媚的盛夏共赴胜利”!
(援沪方舱医院小分队成员、宣传科)